关于区块链,看完这个文章你更理解这个领域的快与痛
追踪贵重物品、付费线上图片、固定财产所有权——这些都是区块链涉足并有望改变世界的一些领域。不过,关于区块链,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则是“过度吹捧”。
“区块链可以消除世界贫困。”“区块链可以拯救热带雨林。”“区块链可以保护民众免受强权国家的压迫。”以上类似言论,就是区块链狂热的支持者们认为该技术所拥有的神奇特性。区块链其实是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后者也是区块链技术最伟大的应用。
区块链革命,被称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动力之源,并由此引发了大众的淘金心理,这不禁让人想起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对区块链技术的过度吹捧和害怕错失良机等因素,促使数百家公司推出了“区块链计划”。据《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风险投资者已经在区块链技术领域投资了 20 多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26.43 亿),而其中大部分投资都是在过去两年里进行的。
几天前,白鲸出海在对安永会计事务近日发布的一份关于区块链和 ICO 的最新报告进行了报道。报告显示,在 2017 年 10 月至 11 月,ICO(首次代币发行)募得的资金高达 37.8 亿美元。
为了创造更高收益,许多公司都想方设法的跟区块链技术沾边。无论是涉足冰茶、果汁、家具领域的企业,还是经营中国传统茶业、运动文胸和电子烟行业的公司,都纷纷更名为区块链公司。而其中一些公司的股价,更是因此实现了大幅上涨。这与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情况别无二致,当时各个公司主要是通过在其名称中加入前缀“E”或后缀“dot.com”,以谋求市场总值外的收益。
区块链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分布式账本技术更是具有掀起技术变革的潜力。区块链领域的一些优势包括以下内容。
电子邮件、语音和即时通讯等互联网方式帮助人们实现了对数据的直接共享。但有一件事,互联网仍然不能安全有效地实现,即共享价值。互联网无法解决“双重支付”问题:我们可以把同样的数字图像发送到网上的两个人,却不能把同样的 5 美元寄给两个人。如果这样做了,货币就会失去其稀缺性,从而丧失其价值。
因此,如果我们想通过互联网传递货币或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就必须通过中间商来管理并核实交易,像通过银行这样的货币转帐服务平台或者通过代理人进行转账。这些中间商充当了值得信任的专业机构的角色,它们先从客户的账户中扣除相 43 34507 43 14986 0 0 4330 0 0:00:07 0:00:03 0:00:04 4329的佣金,再将货币转出给收款对象,并确认收款对象收到了该笔汇款。无论哪种方式,中间商都要从中抽取高额的佣金。
而利用区块链技术,个人对个人的交易完全可以不经中间商就得以实现。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将比特币发送给任何人,既不必银行参与,又只需支付很少的佣金。区块链技术不需要中间商即可自动将每笔货币交易都记录在同一个时间戳的通用分类账簿上,从而解决了双重支付的风险。通过将客户对中间商的需求转移到对交易本身的确认上,区块链技术以微乎其微的成本,向我们开放了许多服务和交易。
区块链技术的这一大应用影响范围极广,极有可能颠覆众多产业和活动的运营规则。
土地所有权也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这也就意味着它们永远不会发生改变或受到挑战。由此,世界上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将拥有可靠的财产权。那些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等方式自行发电的居民,也可以不经由公共事业公司,直接进行个人对个人的电力销售。上班族也可以直接利用区块链技术联系司机,而无需使用 Uber 或 Grab 这样的中间服务平台。股票交易更是无需代理人,无需繁琐的梳理和结算系统,就可以在几秒钟内得以解决,既安全可靠,又能得到充分确认。
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追踪钻石等贵重物品的动向。利用区块链技术,单个钻石均将被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然后,这些钻石的出售和转售将处于监控之下,以此避免欺诈或盗窃现象。一家名为 Everledger 的区块链初创公司已经采用了这项技术,并将其服务扩展到珠宝、艺术品、手表和其他奢侈品等高价值的物品上。
区块链还支持“智能合约”,即通过数字代码进行自动执行和担保。
举例来说,如果合作双方同意合约的条款,例如当一方的物品进行交付时,另一方必须进行付款,那么在交付发生的第一时间,付款行为就会自动触发。该合约在区块链的时间戳上制定了规则、义务和相应的处罚,就像在石头上刻字一样,一旦确定不得改变。
正因此,区块链技术的狂热支持者就将该智能合约功能吹捧为“信任协议”,喻意其消除了信任问题造成的合作局限:陌生人之间也能很容易地进行交易,而不需要第三方担保。
抛开过度吹捧,现实不容乐观
尽管这一切听起来激动人心,但利好之声的背后,不乏过度吹捧。
就以信任这个关键问题来说,我们可以在没有银行或传统转账服务的情况下,以较低成本向世界另一端的某人发送加密货币,但这并不意味着信任问题已被消除。实际上,该问题只是被简单地转嫁到其他环节。
要想把我们的现实货币兑换成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加密货币兑换服务平台或其他的第三方。而这些兑换平台都有可能,甚至已经遭受了黑客攻击。即使是昔日的兑换服务鼻祖 Mt Gox,也不能例外。我们的手机里也有加密货币钱包,该钱包也存在被黑客入侵的风险。那么,在不受监管的加密交易平台和银行之间,您还会将信任票投给前者吗?
如果您依然更为信任前者,那也就意味着,您还必须信任这一区块链信息网络,我们的交易将通过这一网络进行确认并生成加密货币。从理论上讲,区块链网络上的信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数百万台电脑上,这使得它免于强权国家的控制,从而更加安全——支持者表示,这正是区块链技术的一大优势。
然而,实际上,大多数信息均被并入集中地域或联合企业,由此区块链公司就可以在计算能力方面,享受规模经济,并共享收益。信息集中领域 80% 的资金均来自同一个国家——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4 个信息网络之一,控制着超过一半的计算能力。这也使得区块链信息网络,比起其吹捧的真正分散的信息网络,要危险得多。
区块链中的交易者不能匿名,但可以使用假名。因此,在区块链通过电子地址来识别交易者时,他们往往使用假名。但是,一旦交易者通过区块链把货币寄给某人时,一些人就可能把交易者的假名和真实身份联系起来,由此,交易者的整个交易活动,无论是已经完成的,还是将要进行的,都会被他人掌握。相信没有人或公司,能接受这样的财务透明度。
所有录入区块链的数据也面临着人为错误的风险。这也就意味着,选择相信区块链技术的人,还必须相信人类不会犯错。
区块链技术正被滥用
有迹象表明,尽管区块链技术尚未解决其声称要解决的问题,却为了逐利,而被广泛采用。换句话说,区块链技术正在被滥用。
以柯达公司为例。该公司将于 1 月 31 日推出一项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世界各地的摄影师,使其生活更加轻松。柯达与一家名为 Wenn Digital 的公司联手,将在区块链上创建一种“以照片为中心的加密货币”。 柯达声称,这将使得“摄影师和摄影机构在图像版权管理方面取得更大的控制权。”
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目前,我们可以免费从网上下载并使用数千张没有所有权的照片,而拍摄这些照片的摄影师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柯达的新系统—— KodakOne,将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摄影师创建一个关于照片所有权的固定数字分类账簿。摄影师可以将其拍摄照片上传至该系统,并获得许可证书。
因此,每张照片的动向都将呈现在系统中,一旦有人使用照片,摄影师就将立即获得报酬。此外,KodakOne 系统还将在互联网上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搜索,以识别任何未经授权使用的图像,然后根据其发布过程,对其进行“追加授权管理”,从而对对摄影师进行补偿。不过,柯达并未对该操作进行具体说明。
这一极具创意的计划将会阻断如盖蒂图片和 Shutterstock 这样的中间商的业务。目前,摄影师们正向 KodakOne 出售他们的作品,不过这些摄影师必须支付其报酬的 30% 甚至更多来作为 KodakOne 系统的服务佣金。
不过,这个计划也存在一个问题:消费者不能用现实货币来购买照片,他们必须使用柯达币。柯达币是柯达为配合 KodakOne 系统推出的一种新型加密货币, 将于 1 月 31 日进行首次代币发售(ICO)。ICO 意味着有人向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型加密货币或加密代币,以换取服务或产品。那么,哪些人能买到柯达币呢?只有“获得认可的投资者”,这指的是那些至少有 20 万美元年收入或净资产超过 100 万美元的人。而大部分消费者,均不在其列。
摄影师也将以柯达币的形式获得报酬,当然,柯达将会从报酬中抽取佣金。摄影师也可以把钱花在其他物品上,这些物品必须能用柯达币进行购买。至于这些物品都有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而柯达币将如何转化为现实货币,柯达亦未进行说明。
以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区块链滥用的例子。建立区块链并不能解决照片买家与卖家之间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也无需进行 ICO。由此看来,柯达更像是借由这个计划,加入区块链的行列。声明发布当天,柯达长期萎靡不振的股价就跃升了 44%。这也意味着,投资者不过是盲目逐风,就像他们在互联网发展早期所做的那样。
我们看到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希望,但它远非完美。这种技术尚显拙劣、不讨喜欢,且对用户不够友好。从环境角度来说,区块链的表现可谓糟糕至极。其唯一的一个应用——比特币,耗电量就超过整个爱尔兰地区。可以试想一下,当其拥有 1000 个应用程序,会发生什么后果。
也许区块链会发展成为有用的、实用的、对环境友好型的领域,但距离我们见证其真正的益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都是过度吹捧。 (本文为编译文,大部分内容编译自新加坡《海峡时报》的 Ann 于 1 月 25 日发布在泰国英文网站 THE NATION 上的一篇文章,原文为英文,本文仅供业内人士参考,不涉商业。)
了解更多区块链知识,发送“区块链”给您看白鲸出海策划的最新文章!
本文由 jqyjr 编辑排版
推荐阅读